中國儼然成為西方經濟的製造中心

中國商業部部長助理傅自應指出,由於勞動力低廉,中國已經成為西方經濟的製造中心,預計貿易順差問題將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持續存在。中國官方數據顯示,在今年頭三個季度中國貿易順差已經達到1109億美元,而2005年全年的順差額也只有1020億美元。傅自應透露,中國今年全年的貿易額有望達到1.7萬億美元。

在投資方面,傅自應稱2006年外國對華直接投資仍將超過600億美元,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則約為160億美元。

美聯社報道引傅自應表示,中國希望通過協調金融、貨幣以及貿易政策實現刺激國內需求,以達到平衡進出口的目標。中國的主要貿易伙伴,特別是美國歐盟近年來對中國的巨額貿易順差明確表示不滿

美聯社報道指出,美國一直在向中國施加壓力,希望人民幣匯率上升,這樣中國出口商品的價格將會相對提高而進口到中國的外國產品價格則會相對下降

BBC中文網 2006/11/05

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6110000/newsid_6117900/6117958.stm


地理小常識

〈出超
vs.
入超〉

一國出口的總值大於進口總值者,稱為「出超」或「貿易順差」,

反之,稱為「入超」或「貿易逆差」。

出超: 出口>進口 (順差)

入超: 進口>出口 (逆差) 

出超可為一國累積財富,但因仰賴國外市場,此種經濟型態極易受國際經濟不景氣的影響。

貿易發展促使各國互賴程度加深,但也易因不平衡的貿易型態,導致兩國間的貿易摩擦,如日本從我國輸入一些附加價值較低的農產品,我國則從日本輸入許多精密機械設備及關鍵性零組件,這些零件經加工或裝配後對美輸出,更擴大我國對美貿易順差,引發臺灣與美、日間貿易關係的緊張。民國85年,日本占我輸入貿易總額26.9%,為我國進口最大貿易國;對美輸出貿易額占我對外輸出總額23.2%,美國為我國輸出最大貿易國,故1980年代以來,我國採取分散貿易對象,以減少對美、日貿易的過度依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eohisv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