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世界觀點 (6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以色列戰機炸死了一百多名無辜的黎巴嫩居民,這個慘無人道的悲劇,不只引起阿拉伯國家的怒火,且備受國際譴責,以色列當年是大屠殺的受害者,現在卻幾乎變成大屠殺的加害者,這個上帝的選民,原來是注定被詛咒的。 

以色列缺乏安全感

這個事件給美國的中東戰略當頭棒喝,在以色列內部更引起強烈批評,特拉維夫街頭出現反戰遊行,以色列的空軍和情報機關互相推卸責任,以國擁有最先進的精準武器設備和諜報系統,卻造成如此可怕的後果,不論對真主黨或哈瑪斯,都是很大的鼓舞,今後以色列的安全條件必將更為惡劣。
以色列是歷史上唯一的無中生有的國家,每一個以色列家庭都有大屠殺的被害者,濃厚的幸存者意識和高度的生存焦慮,使以色列懷著強烈的不安全感,以色列的國土面積狹小,沒有戰略縱深,四面強敵環伺,追求絕對安全成為以色列人的共識,他們依賴以暴易暴的實力原則,相信唯有加倍報復,才能發生威懾作用。
他們用坦克對付手擲石頭的年輕人,用衛星和導彈「定點清除」激進派的首領,為了報復小小的襲擊,不惜摧毀整個村莊,為了不讓恐怖分子有藏身之處,不惜用堆土機推倒大片樹林,為了向阿拉法特施壓,不惜炸毀他的座機和官邸,他們用一位以色列士兵來交換500位激進派囚犯,以色列被阿拉伯世界所包圍,如果他們相信比例原則,以色列早就不存在了。 

命運相連仇恨無解
當猶太人被屠殺的時候,世人袖手旁觀,沒有國家伸出援手,連羅馬教廷也與納粹合作,猶太人這種受害者意識,使以色列擁有道德上的免責權,任何錯事都不足為過。但經過六十年後,當年發生在猶太人身上的悲劇,現在卻落在巴勒斯坦人身上,幾乎每一個巴勒斯坦家庭都有被猶太人迫害或殺害的悲劇。
猶太人和巴勒斯坦人被命運綁在一起,他們的仇恨是無解的,難怪耶路撒冷永遠在哭泣!

蘋果日報 2006/08/02

geohisv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www.epochtimes.com/b5/nf3533.htm

geohisv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西元79824日,義大利維蘇威火山瞬間噴發,大量的火山灰屑如湧浪般將繁華的龐貝城瞬間淹沒,高熱的熔岩不止將驚慌來不及躲避的居民瞬間泥封,也將龐貝城深埋在4公尺的地下,停止了龐貝城的時間,在一千九百多年後的現在,龐貝城的所有事物,仍然保存著西元79824日當天的模樣;記者會上開啟的孕婦受害者的塑模巨細靡遺的描述了浩劫的迅速與痛苦,也讓現場參觀民眾體驗到大自然力量的無情與巨大。


『龐貝的一天』特展開箱記者會上,主辦單位首先開啟了當年遭火山灰屑瞬間活埋的孕婦受害者的塑模。一位孕婦倒臥於地上,雙手遮著臉,在兩近兩千年之後,似乎還可以感受到她那種無助驚惶的感覺。義大利考古局人員表示,這位孕婦出土時,上半身還算完整,下半身則是已被火山灰燼吞噬,所以當時有關當局便採用灌漿方式塑模,完整呈現出孕婦生死的那一剎那,那種浩劫的迅速與痛苦,也讓民眾體驗到大自然力量的無情與巨大。


接著還開啟了龐貝城的藝術傑作「維納斯雕像」,以及人類學家模擬龐貝人頭骨而完成的「龐貝人頭像」;龐貝人的生活,在維蘇威火山的熔岩灰屑下凍結了近兩千年,現在藉著【龐貝的一天】特展,即將在台灣復甦重現龐貝的奇蹟。

http://www.epochtimes.com.tw/bt/6/5/2/n1305749p.htm

http://www.ntsec.gov.tw/pompeii/

geohisv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大紀元6月11日報導】(中央社馬尼拉十日法新電)

菲國官員說,菲律賓最活躍的布魯珊火山昨晚持續噴出大量的火山灰,令人憂心這個火山可能爆發。另外,大量噴出的火山灰也造成一人因氣喘病發作而死亡。布魯珊火山是菲國境內最活躍的火山之一。

菲律賓的火山暨地震研究所說,布魯珊火山從一千五百六十五公尺高的山頂,大量噴出一千公尺高的火山灰和蒸氣,陣雨般的火山灰降落在周遭的村落。

菲國民防部隊官員說,當地一名五十七歲的男性村民因火山灰引發氣喘病發作不治死亡。布魯珊火山的噴發從本月七日開始噴灰,一直持續到現在,火山活動有惡化的現象。

在布魯珊火山大量噴出火山灰後,菲國政府當局在稍早宣布,位於火山邊坡下方的卡西古蘭鎮為「受災」區域。

迄今,菲國政府當局對災區卡西古蘭鎮確實損害房屋的數目並未公布。卡西古蘭鎮位於菲律賓主要島嶼呂宋島的最南端。


6/11/2006 12:45:08 PM
http://www.epochtimes.com/b5/6/6/11/n1346984.htm

geohisv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紀元6月11日訊】(明報新聞網2006年6月11日報導)

由八國學者攜手完成的首部全球競爭力報告指出,紐約、都柏林、倫敦分別位居前三名,香港排名19。

新華社稱,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和美國巴克內爾大學牽頭,美、中、加、意等八國學者聯合進的報告今日在成都發表。該報告牽頭人之一的中國社會科學財政與貿易經濟研究所博士倪鵬飛說,城市競爭力是個相對概念,是指世界各城市在發展競爭中,與其他城市相比較所顯現出的多快好省以及創造財富和收益的能力。

倪鵬飛說,從地區分佈上看,前20名城市中歐洲佔一半,美國佔8個,亞洲僅有2個,這與目前全球的經濟發展水平相符合,歐美城市體現出了較強的綜合競爭力和明顯的競爭優勢。同時,亞洲的東京和香港經過多年的發展也進入了國際城市的第一梯隊。

該報告在建立研究框架、設計指標體系、採集客觀城市數據進計量分析的基礎上,利用75個指標對全球110個城市分別計量出城市的綜合競爭力以及人才本體、企業本體、生活環境、商務環境、創新環境、社會環境以及產業綜合競爭力。

此外,從城市帶角度看,大多名列前20的城市都位於世界著名的城市群和城市帶中,例如美國紐約、費城、華盛頓和波士頓均位於美國北部城市群,歐洲的倫敦、巴黎、法蘭克福和布魯塞爾等位於歐洲中部城市帶,香港位於珠江三角洲城市帶,可見城市群是培育具有強大競爭力的國際城市的搖籃。

倪鵬飛說,研究發現,對城市競爭力的提升起決定性作用的並非產業集群,而是人才因素。人才的聚集存在乘數效應和規模效應,而人才的匯集與城市環境特別是創新環境和生活環境密切相關,創新環境和生活環境這兩項指標對城市競爭力的貢獻已經分別位於第二、三位,城市也將會因為擁有豐富的人才而獲得人力資源的規模效益,最終實現城市競爭力的提升。

6/11/2006 5:09:41 PM
http://www.epochtimes.com/b5/6/6/11/n1347113.htm

geohisv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5
30日,位於印尼中爪哇省的默拉皮火山噴出濃煙。這座火山當日多次噴發出濃煙和熔岩。專家稱,印尼強烈地震使近來活動頻繁的默拉皮火山加劇了活動。


5月13日,岩漿從位於印尼爪哇島的默拉皮火山流出。
當天,默拉皮火山活動加劇,當地政府已發出最高級別警報,並緊急疏散火山周邊數千居民。

http://news3.xinhuanet.com/photo/2006-05/14/content_4542941.htm


資料來源:新华网

geohisv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紀元5/26】

在技術及建築人員歷時10年的努力,德國首都柏林新建的柏林中央火車站將在當地時間5月26日晚間舉行開幕典禮。這座耗資130億歐元建成的5層鋼結構玻璃建築,將作爲柏林新地標和歐洲最大火車站,選在世界盃到來之際率先對外開放,適時的方便世界各地的足球迷搭車觀賽。

新的中央火車站位於聯邦政府大樓附近,是城市最高建築物。它將成爲串聯歐洲最大的火車站,位於地上12米的東西大動脈連接法國巴黎與俄羅斯莫斯科,而地下15米的鐵軌則北起丹麥哥本哈根,南至希臘雅典。預計每天將有超過1100列火車進出,可接送30萬乘客。旅客今後搭火車造訪德國首都柏林時,將可以直接抵達市中心。

柏林的鐵路系統,跟其他歐洲國家的首都一樣,自
19世紀以來,車站皆設在市區外圍,一直未有過中央車站,而且1961年柏林東西分治,鐵路系統隨之切斷,雖有中央火車站的構想,但也只有暫且擱置。直至1990年柏林圍牆倒塌,在因圍牆阻隔而荒廢的一大片土地上,柏林政府開始重建鐵路系統和中央火車站,也因此,柏林的中央火車站的竣工啓用格外有意義。

http://tw.epochtimes.com/bt/6/5/26/n1330812.htm

geohisv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蒙特內哥羅簡介

地理與人口:位於東南歐,面積1.38萬平方公里,人口約65萬,主要信仰東正教的斯拉夫民族
政府:總理朱卡諾維奇屬社會民主黨籍,發起獨立公投
經濟:主要仰賴亞得里亞海沿岸觀光產業,人民平均月薪約250美元(約台幣8千元),失業率約30%
語言:塞爾維亞語;分離主義者稱其稍有不同的方言為「蒙特內哥羅語」


屬於前南斯拉夫以及塞蒙的
蒙特尼哥羅共和國521日進行公投,以決定是否脫離塞蒙獨立,選舉委員會宣佈,獨立公投結果,獨立派人贏得勝利,通過脫離塞爾維亞獨立案。這意味著,歐洲將新增一個人口僅65萬的小國,也意味著原南聯盟的徹底解體。

表決結果贊成的有
55.4%,反對的有44.6%,較憲法規定的55%
稍高。蒙特內哥羅(Montenegro黑山)全民投票選舉委員會宣布,經全民公決後,通過蒙特內哥羅脫離塞蒙共和國獨立。結果未正式公布之前,大批支持獨立的人士已上街慶祝,部份人燃放煙花及向天開槍,但反對獨立的組織拒絕承認落敗,堅持要等官方公布的結果。

前南斯拉夫原由六個共和國組成,但克羅地亞、波斯尼亞、馬其頓及斯洛文尼亞已相繼獨立,只剩下塞爾維亞及蒙特內哥羅組成聯邦(Serbia and Montenegro)此次蒙特尼哥羅獨立公投中獲勝,也為前南斯拉夫解體過程畫下句點。

支持獨立的蒙特內哥羅共和國總理久卡諾維奇(Milo Djukanovic),在結果公布後表示:「讓我告訴大家,人民已作出決定,蒙特內哥羅成為獨立國家,這是蒙特內哥羅歷史上最重要的日子。」

http://www.epochtimes.com/b5/6/5/22/n1326341.htm

geohisv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南聯其他加盟共和國獨立的過程:

斯洛維尼亞:
最靠西邊的斯洛維尼亞率先脫離「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獨立,過程尚稱平和。一九九○年十二月廿三日,百分之八十八的斯洛維尼亞人在獨立公投中投下贊成票。翌年六月廿五日正式宣布獨立,一九九二年獲得歐洲
經濟共同體(歐盟前身)與卅多國承認。

克羅埃西亞:
民族主義政黨「克羅埃西亞民主聯盟」領袖屠迪曼獲得一九九○年五月的總統大選勝利,隨即修憲,引起塞爾維亞的強烈不滿。十二月,占總人口百分之十二點六的塞裔宣布克拉吉納區自治。翌年五月克國舉辦公投,百分之九十二的選民選擇脫離南斯拉夫,十月七日正式獨立,獲得歐洲經濟共同體、美國及另外卅多國承認。一九九六年與南斯拉夫(塞爾維亞蒙特尼哥羅)聯邦共和國相互承認。

波士尼亞
赫塞哥維納:
一九九一年十月,波士尼亞國會宣布主權獨立。在翌年談判後,波國的穆斯林、塞裔、克裔同意將波國劃為三個行政區。兩天後,波國總統伊澤貝高維奇退出條約,並宣布翌年二月廿九日舉行獨立公投。百分之六十二點八的選民贊成獨立,然而塞裔抵制公投,引燃戰火。四月五日波國宣布獨立,次日獲得歐洲共同體(歐盟前身)承認。塞拉耶佛四月六日開始受圍,至戰火一九九五年結束後解圍。貝爾格勒當局簽署達頓和平協定,承認波士尼亞。

馬其頓:
一九九一年九月八日獨立公投,百分之九十五的選民贊成獨立,七天後宣布獨立。是唯一不流血獨立的前南斯拉夫加盟共和國。

geohisv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南斯拉夫聯邦瓦解過程

1918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併吞前奧匈帝國內數個斯拉夫民族省分,組成聯合王國

1929
王國更名南斯拉夫
1991
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馬其頓先後獨立,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反對,克羅埃西亞境內血腥衝突,約1萬人喪生
1992
波士尼亞宣布獨立,爆大規模內戰,約20萬人死
1992/04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組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
1999
北約組織空襲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以停止科索沃境內屠殺;翌年聯合國與北約共同接管科索沃
2000
塞爾維亞領袖米洛塞維奇垮台,民主政體成立
2002
歐盟介入達成協議,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維持聯邦政體至少3

2006/05/21
蒙特內哥羅舉行獨立公投

geohisv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大紀元4月16日報導】(中央社烏克蘭車諾比十六日法新電)

二十年前,蘇聯車諾比核電廠發生爆炸,一股龐大輻射塵直入雲霄,形成史上最慘重核電意外。二十年後,核變陰影仍揮之不去,至今影響著數百萬人。

1986年4月26日 凌晨1點23分
,位於現今烏克蘭北部車諾比核電廠四號反應爐,發生一連串爆炸,外洩輻射涵蓋大部份歐洲

一連幾天,蘇聯政府拒絕對民眾和國際社會承認意外,即使意外地點緊鄰大城市基輔,以及提供當地主要水源的聶伯河。官方一直到停止封鎖消息後,才把居住在受影響最嚴重的十三萬五千人撤離。

由於車諾比意外,專家至今仍為是否應使用核能發電而爭論不休。災變現場如今已成景點,吸引大批觀光客及學者前往;不斷有民眾出面宣稱自己是受害者,向國際請求巨額補助金。

由聯合國八個機構一百多名科學家聯手完成的報告顯示,四千人恐將因當時的意外而死,另外六十人已相繼去世。但綠色和平組織等環保團體估計,死亡人數將高達數萬。

災變倖存者除面臨甲狀腺癌等健康威脅外,也同時被心理疾病折磨。俄羅斯一項研究顯示,三分之二倖存者慘遭心理疾病所苦,研究負責人說:「意外發生時他們的年紀還小,所有的負面影響仍未浮現。」

災區目前仍未從社會經濟創傷中恢復。根據統計,意外共摧毀78萬4320公頃耕地,並讓70萬公頃林地化為廢墟。聯合國估計,核災造成的損失將高達數千億美元。四號反應爐裂縫至今仍未修補,面臨崩塌及更多輻射外洩的風險。

專家估計,若要安全地清除核電廠內碎石及危險燃料物,至少得花一百年時間。

4/16/2006 5:00:09 PM

http://tw.epochtimes.com/bt/6/4/16/n1289240.htm

http://tw.epochtimes.com/bt/6/4/24/n1297484.htm

geohisv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紀元3月15日訊】


阿根廷冰川國家公園內的佩裡托莫雷諾冰川繼2004年一次壯觀的斷裂之後,3月14日再次出現破裂,由於長期受湖水的沖刷該處冰墻隨時發生崩塌,連日來已吸引數千客日夜等待此一難得的壯觀景象。
據西班牙電視媒體報導,位於南美洲安第斯山脈的佩裡托莫雷諾(Perito Moreno)冰川就像是一堵浮在水面上方的「冰墻」。它蜿蜒30公里,寬5公里,高出海平面60多米,是世界上最壯觀的冰川之一。佩裡托莫雷諾冰川的一段呈冰堤狀,隨著流水的長期滲透沖刷,冰堤下部最終形成一個穹拱,隨著穹拱不斷變寬變高,當穹拱上方的冰墻漸漸支撐不住時,便會轟然崩塌。
這兩天還不時有大塊的碎冰從冰川上墜落在湖面上,激起巨大的水花,引來遊客陣陣驚呼。據說,冰墻崩落時的斷裂聲和落水的轟然巨響,在數公里外也能聽見。
由於猜測大規模崩塌即將發生,大批遊客雲集於附近的卡拉法特鎮,有些人為了不錯過那一刻而徹夜等待。當地的研究人員估計,這兩天已有上千名遊客就住在了附近,每天都來到這裡,欣賞這一難得的自然景觀。
佩裡托莫雷諾冰川上一次的崩塌發生在2004年3月,200英尺的冰墻從冰川上脫落而下,跌落進一個湖裡,聲如宏雷。那是從1986年人類發現冰川融化以來最大一次破裂。
佩裡托莫雷諾冰川綿延5公里,是阿根廷冰川國家公園中最著名的一處冰川,去年這座冰川接待了40多萬名遊客。
阿根廷冰川國家公園由多山的湖區組成,包括南安第斯山的一個被大雪覆蓋的地區,以及許多發源於巴塔哥尼亞冰原的冰川。公園內面積小於三平方公里的冰川大約有200個,它們都獨立於大的冰原之外。1981年,阿根廷冰川國家公園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從1995年至2000年,巴塔哥尼亞冰川上冰塊消失的速度雙倍增長,而最近幾年,冰川融化仍在加速。


3/15/2006 2:38:02 PM

http://www.epochtimes.com/b5/6/3/15/n1255018.htm

geohisv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紀元訊】
前南斯拉夫總統米洛塞維奇11日被發現陳屍在獄中,得年64歲;米洛塞維奇被稱為「巴爾幹屠夫」,他的一生具體呈現後冷戰時代民族主義至上甚至趨近瘋狂的現象。
米洛塞維奇一手煽動巴爾幹衝突情勢,前南斯拉夫聯邦近10年的衝突中,造成超過20萬人死亡,高達300萬人無家可歸,南斯拉夫經濟更是徹底崩潰。米洛塞維奇力抗國際社會制裁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轟炸,對於國際社會指控他犯下屠殺、戰爭罪與違反人性罪,他也無動於衷。為了實現「建立大塞爾維亞」目標,米洛塞維奇針對克羅埃西亞人與回教徒展開「種族淨化」,在克羅埃西亞、波士尼亞與柯索伏發動一連串殘酷的大屠殺,最後更因此與西方國家攤牌,對於他的所作所為,米洛塞維奇未曾說過一句抱歉。
2001年米洛塞維奇在海牙郊區的監獄接受美國福斯新聞網訪問時說:「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為了捍衛我的國家與我的人民,對此我感到很驕傲。」他說:「我所做的一切決定都是合理且合法的,都是基於南斯拉夫的憲法與自衛權利。」米洛塞維奇是第一位被送交國際法庭審判的國家元首,如果判決有罪,可能面臨終生監禁。但他認為自己是身陷困境的政治家,努力對抗分離主義者與恐怖份子,力保南斯拉夫聯邦完整。
前美國駐聯合國大使郝爾布魯克1995年曾斡旋簽訂岱頓和平協議,終結波士尼亞戰爭,他個人對米洛塞維奇並無好感,但卻記得這個人愛喝酒、常叼著雪茄,但是「很聰明、有魅力,難以捉摸」。
1999年,米洛塞維奇下令鎮壓柯索伏的阿爾巴尼亞裔人,許多人終於認同了美國參議員拜登的看法,米洛塞維奇是「希特勒以後,最危險、最瘋狂的歐洲領袖之一」。
1989年米洛塞維奇就任塞爾維亞總統,立即撤銷柯索伏的自治地位,1991年南斯拉夫分裂,他更是加強塞人的好戰精神。身為塞爾維亞的總統與南斯拉夫的領袖,米洛塞維奇是一位狡猾的領袖,利用國營媒體激發塞人的熱情,打壓異議份子。米洛塞維奇在妻子米拉協助下,進行鐵腕統治;米拉智慧過人,手段激烈,被稱為「巴爾幹半島的馬克白夫人」。克羅埃西亞與波士尼亞戰爭爆發,再加上柯索伏的種族淨化以及隨之而來的北約11週轟炸,成為壓倒南斯拉夫人民的最後一根稻草。各地不斷發生的示威抗議與罷工浪潮,讓米洛塞維奇爭取連任更為艱辛,過去各種手段都無法發揮功用。

2001年6月28日,米洛塞維奇被移交海牙國際戰犯法庭,這則消息在貝爾格勒幾乎沒有造成甚麼漣漪,諷刺的是,當天正巧是塞爾維亞紀念1389年遭到土耳其擊敗的紀念日。米洛塞維奇的審判工作於2002年2月12日展開,但由於被告身患高血壓與心臟疾病,審判工作經常中斷。最近的審判進度因為安排目擊證人出現問題,暫停兩週,原定14日恢復。米洛塞維奇堅持由自己進行辯護工作,答辯焦點幾乎完全集中在柯索伏的事件,鮮少提及克羅埃西亞戰爭的相關指控,以及波士尼亞戰爭中的屠殺指控。

【大紀元訊】http://www.epochtw.com/6/3/13/23545.htm

 

geohisv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紀元訊】
富比世雜誌(Forbes)公布年度全球富豪排行金榜,全球軟體巨擘微軟董事長比爾蓋茲的資產淨值增加至500億美元,連續第12年蟬聯全球首富。排行榜中印度富豪表現突出,共有23位印度人躋身富豪排行榜,印度鋼鐵大王米塔爾更成為亞洲首富
現年50歲的蓋茲財富較去年的466億美元增加7.5%,排名第二的柏克夏公司董事長、知名投資大師巴菲特的身價則縮水4.8%,為420億美元。
其餘全球前五大富豪均非美國人,包括墨西哥電信業鉅子Carlos Slim Helu,由第4名攀升至第3名,身價300億美元;瑞典Ikea家具創辦人Ingvar Kamprad由第6名躍升至第4名,身價280億美元;印度鋼鐵龍頭Lakshmi Mittal由第3名滑落至第5名,身價235億美元。
以國家區分,美國的億萬富豪人數居首,計371人,其後為德國,計有55人,而紐約是全球富豪最多的城市,計有40人上榜,其次是莫斯科,計有25人,倫敦則有23人上榜。
富豪排行榜中,印度富豪表現突出,共有23位印度人躋身富豪排行榜,印度鋼鐵大王米塔爾更成為亞洲首富。富比世雜誌指出,全球富豪的財富相當龐大,印度更有如其中的「明日之星」。
今年共有23位印度人名列富豪排行榜,總資產淨值為990億美元,比去年大幅成長60%;印度鋼鐵大王米塔爾不但是印度首富,同時也奪得亞洲首富的寶座,他以235億美元的資產,成為全球排名第5的富豪;印度軟體業鉅子普雷吉以133億美元的身價,成為亞洲第3大富豪及全球第25大富豪。
該雜誌編輯柯洛爾說:「雖然美國人仍在富豪排行榜中具有優勢,但是2006年一些新興市場的表現更為耀眼,印度更是一枝獨秀。」在過去一年中,印度股市的漲幅超過了50%,也因此把十名印度新富豪推進全球富豪排行榜中,高居美國之外新興市場國家之首。
至於亞太地區上榜的富豪一共有115位,總資產達3,640億美元,其中日本是亞太地區富豪最多的國家,共有27人,不過其資產淨值比2005年減少了11%,落後香港及印度。
此外,俄羅斯石油大享、英國切爾西職業足球隊老闆艾布拉莫維奇的182億美元財富,使他連升10名,今年排名第11。香港大享李嘉誠以188億美元身價,首度進入前十大。

而世界最年輕的億萬富豪是22歲的音德,她是遭殺害的黎巴嫩總理哈里里的女兒,她比富豪榜第2年輕的德國富家子亞伯特年輕8個月。

http://www.epochtw.com/6/3/13/23552.htm

geohisv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紀元訊】

諾基亞(Nokia)預期印度的手機銷售量將在2010年以前成為全球第二大。諾基亞在印度為其設立的第一家手機製造廠舉行揭幕典禮。

據中央社報導,這家工廠耗資1.5億美元,將生產手機及網路設備。全球最大手機製造廠的諾基亞(Nokia Oyj FI NOK1V)自印度南部城市Chennai發布新聞稿,指這家工廠未來數年預期將聘用1萬名員工。

諾基亞執行長奧利拉(Jorma Ollila)在新廠揭幕儀式上說,「印度將在2010年以前成為全球第二大手機市場,僅次於中國。」並說,「諾基亞與通信服務業者密切合作,降低手機持有成本,讓手機有更多人買得起,也更具吸引力。」 

總公司在芬蘭Espoo的諾基亞,以及競爭對手如製造電信設備的易利信(Ericsson AB)等,都正在印度設立工廠。印度的手機用戶預期到2007年底將增加一倍,增至2億戶。印度政府估計,印度的電話公司未來三年花在擴充電話網路上的支出預期將達367億美元。

http://www.epochtw.com/6/3/13/23553.htm

geohisv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1997年7月引發之「亞洲金融風暴」造成了連鎖反應,引起世界各國之恐慌,尤其是經濟結構不健全之國家,更是兵敗如山倒般地遭受到無情之摧折。之前看了高中課本中提到的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有看沒懂,也知道這種全面性的經濟問題是很難用手冊中的兩三頁文字就解釋清楚,所以整理了一些資料補充。

1960s之後國際分工,大量勞力密集工業移置東亞、東南亞,造成當地經濟快速成長蓬勃發展,亞洲也出現了不少所謂的經濟奇蹟,例如「台灣經濟奇蹟」、南韓「漢江奇蹟」等。但成長過於快速情況下,某些經濟結構不建全的國家,往往會形成虛幻成長的「泡沫經濟」。

什麼是「泡沫經濟」?它的成因又是什麼??

「泡沫經濟的成因是,虛擬資本成長過度超越脫離實物資本的成長」。

所謂的泡沫經濟,
指的是虛擬資本過度增長與相關交易持續膨脹,
但卻日益脫離實物資本的增長和實業部門的成長,
產生的經濟繁榮的假象,我們叫做泡沫經濟。

透過資訊不對稱所產生的大量商業交易,
可以讓實際只有20塊價值的股票,
以炒作的手法,使得在市場上有200塊的價格。
而實際上炒作只是造成泡沫經濟的原因之一,
也有像是經濟過度擴張等的原因。

或者簡單的說,所謂泡沫經濟,乃指資金過於浮爛,消費活動過於旺盛,無節制的借貸消費,造成物價不斷上漲。而泡沫的出現,是因為高度的消費活動,吸引廠商大量製造,而造成產品過量,供需失衡,供給遠大於需求。

導火線:

1997年年中,由泰國首先引發亞洲金融危機以來,接著迅速蔓延至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三國,進而波及韓國、演變成整個亞洲金融危機。

1997年7月泰國改採浮動匯率是金融風暴之起始,泰銖重貶、外資流出、利率上升和股價下跌使經營不良之企業倒閉,因此泰國必須接受IMF之援助,並使經濟結構相似的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也遭殃,台灣、香港和新加坡因為經濟結構較建全,所受之波及較小,11月中,南韓也受金融風暴之波及,不支倒地。

西元1996年,東南亞出口不景氣發生之後,經常帳赤字持續擴大,泡沫經濟破滅,銀行逾期放款大量增加,且將近一半的流入外資為短期資金,易受國外利率的影響,不利金融的穩定。當美國經濟復甦,美元走強,且其投資報酬率提高之後,短期資金便開始從東南亞國家流出。在這種情況下,東南亞國家貨幣理應貶值,但為留住外資,乃採高利率政策,並維持釘住美元的匯率制度,致高估其實值的幣值。在貨幣貶值的預期下,投資者感到不安,紛紛拋售當地貨幣購買美元。泰國政府雖採取多項金融穩定措施,但仍無法使金融市場正常運作為金融風暴主要的導火線。

geohisv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亞洲金融風暴形成之原因

(一)許瑋岷、陳定中(1997)認為引發東南亞金融危機之原因有二:  
 1.金融情勢之惡化
從近年來東南亞各國經常帳佔GDP比率過高,且進口擴增,使經常帳收支明顯惡化,又過度依賴外國資金挹注,使其經濟體質更加脆弱,因而予投機客有機可趁,大肆摧殘。  
2.經濟結構失衡
  由於西方國家經濟成長區緩,東南亞國家經貿活力旺盛,加上陸續開放金融市場,且維持高利率,導致外資大量流入,而此大筆外資並未能引導運用於生產性之工業部門,反而任其流入房地產及股市等非生產性部門,而衍發泡沫經濟,使各國經濟體質惡化,終至引發金融危機。  

(二)溫世仁(1998)認為東亞金融風暴形成之因有下列幾個要素。  
1.產銷不平衡:
  從1960年初期,東亞之日本及四小龍建立了各式各樣之工廠,生產許多物品,供應給北美及西歐之已開發國家市場約30年,此乃是促使這些國家經濟崛起東亞之主因。1990年後之東亞國家,大都步入了和平之狀態,且日本及四小龍由於國內成本高漲,紛紛轉移生產基地到鄰近之東亞各國,因此,幾乎東亞之20億人口都準備投入生產之行列,而歐美之市場並沒有大幅度之成長,因此造成了相當大之產銷不平衡。  
2.傳統消費體系之過當投資:
許多東亞之開發中國家,將創造財富之生財體系交給外資經營,自己之企業卻大量投入使用財富之消費體系,因此對傳統消費體系之過當投資,便造成了外匯存底之流失及外債之提高。       
3.過度依賴外資,未建立自主生財體系:
  由於除日本及四小龍以外之東亞國家,未建立屬於自己之生財體系—即創造財富之體系,外資來投資許多工廠,大量使用當地之廉價勞力和資源,當地國卻未能有效之將這些工業轉換成自主之生財體系,因此造成了繁榮之假象,甚至破壞社會之價值觀。  
4.大型公司未大幅度「企業再造」:
       歐美先進國家早就看到時代之變化,大刀闊斧之進行企業再造,而很多東亞國家之企業,其規模都不亞於歐美之大企業,卻未見有大幅度之企業再造,此亦為經濟危機埋下伏筆。  
5.泡沫經濟之形成:
  由於外人直接投資(FDI)之長期外資及短期流入之外資,再加上為套取利差所介入之外資等資金大量湧入東亞國家,使其房地產、股市等泡沫經濟之主力開始上漲,因而又引入更多投機之外資,所以加深了「泡沫經濟」之形成。
 6.財務及金融體系之管理問題:
許多東亞國家之財務及金融體系之管理方式,並未隨著時代大幅進步,甚至有些反而變得更保守,僅由少數重要官員及專家管理,資訊亦不太公開,因此其可能產生之弊病和隱藏之問題非所有人均可了解,故問題日積月累,當金融風暴來襲時,管理問題陸續暴露出來,使金融風暴愈演愈烈。  
7.金融市場自由化及國際化:
  東亞國家一方面順應經濟地球村之世界潮流,進行金融市場自由化與國際化,一方面國內配套之改革又礙於傳統勢力之阻撓,等於是開了一部年久失修之老爺車上高速公路,其危機可見。  
8.財務科技之進步:
  在電腦與通訊產品之普及使用後,財務科技之進步已超乎傳統財務專家之想像,商場如戰場,速度就是力量,此可知在資訊時代之全球金融網路中,使用電腦與通訊之人與公司才有競爭力。 
9.文明轉型中之一種「歷史之必然」:
當東亞之產銷不平衡、傳統消費體系過當投資、過度依賴外資、未建立自主生財體系、大企業未大幅「企業再造」、泡沫經濟型成、財務及金融體系管理失當等問題,在自由化與國際化之世界金融體系中,被配備著電腦與通訊設備之高科技財務人員看得一清二楚時,東亞之金融體系,很快之成為匯市投資者及投機克攻擊之目標,而這時非偶然或突發事件,而是資訊革命下之一種「歷史之必然」。

  
 (三)江丙坤(黃榮燦,1998)認為金融風暴形成之因素有三:  
1.匯率政策錯誤:
  東南亞各國為吸引外資,在匯率政策上多采定住美元之做法,卻沒有顧慮美元走強或走軟之情勢,因而過度僵化造成貿易之失衡。  
2.貿然開放資本市場:
  東南亞各國由於貿然開放資本市場,因此造成了經濟市場不穩定。  
3.金融管理不健全:
  東南亞各國金融監督管理不全,銀行多對關係人放款,加上缺乏風險管理,使金融風暴一發不可收拾。

 (四)金玉梅(1998)則將金融風暴形成之原因歸納為兩種主要論點  
1.亞洲式政商結合的資本主義之後果:
此論點者認為東亞國家為求成長而過度投資,並引進大量外資,以致債台高築,同時各國政府、企業與金融界關係密切,在政府干預下對效率不彰之企業持續給予貸款,導致金融機構逾期放款比率及呆帳大增,以及金融市場開放過速又未能建立監控制度下,終至引發金融危機。  
     2.大眾心理恐慌所造成
 此論點者認為亞洲金融危機主要是由金融市場織不理性所造成,因為以預算赤字和外債等總體經濟指標而言,東亞國家比其他許多地區之國家尚稱良好,危機會一發不可收拾主要是恐慌心裡大肆蔓延所致。

奇摩知識 真是我們的好朋友^^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405110414096

geohisv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東森新聞報 記者曾沂菱/編譯】

根據美國統計調查局的預測指出,全球人口將在26日早上7點16分,也就是台灣時間26日早上7點16分,將達到65億,寫下歷史新高,證實世界的確有愈來愈擁擠的趨勢。

口統計專家卡爾浩伯表示:「這的確是相當值得注意的事,我們在2000年只有61億人,是上個世紀的數字。」這項預測是根據全球各國的人口統計資料,及出生死亡還有移民統計,人口統計學家指出全球人口成長率已經減緩,但是未來的走勢如何還無法確定。僅管如此,卡爾浩伯仍表示:「今天這個地球每年約增加8千萬人,大概是每年增加一個德國的人口。」而光是美國,就會在2006年10月,達到3億人口,地球上的人真的愈來愈多的確是不爭的事實。

人口不斷增加地球是否有能力負荷,專家也不敢保證,「得視許多情況而定,食物如何分配、氣候、降雨等因素,這個世界大概可以多容納110億至120億人,但會有人極度不同意這個看法,事實是我們不知道。」 

geohisv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韓國人吃飯可以沒有魚肉蔬菜,但是不能沒有泡菜。
泡菜是韓國傳統的菜餚,是一年四季不可或缺的食物。
但到底為什麼 韓國泡菜這~麼出名??

據說今日的韓國泡菜食譜有150多種,韓國泡菜這麼有名,其實跟韓國的地理環境的很大的關係。由於韓國山多田少,緯度高,冬季氣候嚴寒,農作只能一穫,所以在秋收之後,就得將蔬菜醃製起來,以備寒冬之用。長久流傳下來,便成為傳統食物,是一年四季不可或缺的食物。

泡菜的獨特味道來自紅辣椒,辣椒素能有效制止泡菜酸化,因此泡菜中加入紅辣椒與其說為取其辣味,不如說是為了控制分解過程並防止變味,以保持泡菜的新鮮。而泡菜的發酵過程中,會產生多種乳酸菌,使泡菜帶有獨特的辛辣味。如果加入魚貝類一同醃製,靠紅辣椒中的辣椒素作用,就能產生一種既非蔬菜亦非肉類的營養豐富食物,且風味獨特。

韓國人常用泡菜味道的好壞來評鑑家庭主婦烹飪的技術高低,從前有名望的家庭中,每一位婦女至少得懂得36種泡菜食譜的製作。今日即使不再有此要求,但泡菜仍由家中的婦女負責。

geohisv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大紀元(2005.3.15) 自由時報 彭莉香 俄羅斯報導

橫跨歐亞兩座大陸的西伯利亞大鐵路(Siberian Railway ),是世界最長最偉大的鐵路,也締造了俄羅斯史無前例的鐵路傳奇。


搭乘世界最長的西伯利亞大鐵路,是不少旅人的夢想,此為終站伏拉迪沃斯托克車站。

在西元十七至十九世紀間,西伯利亞一直是俄國在帝俄時期流放罪犯、戰俘、政治犯、思想犯的荒漠之境,更是禁錮文學家、革命家的囚牢。著名的詩人普希金、大文豪杜斯妥也夫斯基、尚未推翻沙皇前的列寧,都曾被流放至此,加入開墾農地與採礦的勞役生活。

到了十九世紀,為了完成沙皇將勢力延伸到中國遠東的野心,便強化控管這片廣漠之地,兼具經濟、戰略、政治意義的西伯利亞鐵路,也在1892年,沙皇亞歷山大三世的宣告下興建,並分別從東西兩端同時動工:東從莫斯科,一路綿延9288公里,才抵達西端的終站伏拉迪沃斯托克(舊名海嵾威 )。一路橫越西伯利亞的高山平原,浩大的工程,一直到1905年方完成。

這道連接歐亞大陸的鐵路動脈,不僅是世界上最長的鐵路,長達十三年驚心動魄的艱鉅工程,更是超乎想像:在冬夏溫差攝氏近100度的天候中,隨時可能遭遇冰裂、雪崩等嚴苛的極地環境裡,工人們用雙手、鋤頭、釘子,鑿穿只有攝氏零下50度的凍原冰地,一呎一吋地深入封閉大地,一站一站地打通了西伯利亞的任督二脈,才讓俄國的勢力,從波羅的海直通太平洋。

橫貫西伯利亞的主幹線完成後,俄國陸續完成直搗中國心臟──北京的中東鐵路支線,以及從外蒙首都烏蘭巴托(Ulaan Baatar )連接北京的蒙古支線,構成絕無僅有歐亞鐵路網路。

http://www.epochtimes.com.tw/bt/5/3/15/n849200.htm

geohisv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