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0月16日訊】
2005年10月15日,新疆省石河子市來自中國內地的民工正在棉田採摘棉花,這些採摘的棉花將被收集後,運送至附近軋棉工廠加工。

從1980年代開始,隨著新疆棉花種植規模的擴大,僅靠新疆當地棉農的人手,已經無法搶在無霜期結束前收穫全部棉花,一些新疆的植棉大戶便從內地零星招募季節性的拾花工,其中尤以拾花快、肯吃苦的河南勞力最多。拾花大軍初秋趕來,深秋返還,逐漸形成了蔚為大觀的跨越東西的農民工大遷移

近幾年,新疆每年的季節性拾花工的總需求量接近100萬,2005年拾棉花的價格則水漲船高接近每公斤1元,各棉區的棉農除了像往年一樣為拾花工提供免費吃住以外,還給他們報銷每人100-200元不等的路費。但儘管如此,今年新疆各棉花產區拾花工依然緊缺,僅棉花種植大縣瑪納斯縣需要外來拾花工2.5萬人,目前僅到了1.7萬人。

爲解決採棉問題,今年9月初,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教育廳甚至第一次採取下發文件的方式,計劃部署組織近10萬名新疆大中專院校學生及中小學生在10月1日前到各棉區參加摘棉花勞動。這份文件後因媒體的報導而擱置,據瞭解,部份地方學生採棉工仍是填補拾花工缺口的重要組成。

伸圖 http://www.dajiyuan.com/b5/5/10/16/n1087549.htm

10/16/2005 8:37:57 PM




geohisv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西部廣闊的草原上,居住著塔吉克、哈薩克、木可爾克孜等民族的牧民。牧民們長期在大草原上放牧,常常要和惡劣的天氣、兇猛的禽獸作頑強地搏鬥,保護自己的牛羊群。有時候,遇上暴風雨或者野獸來襲,羊群經常容易失散。這時,他們縱馬趕來,一邊應付緊急情況,一邊把百十斤重的羊,俯身提上馬背,馱回大隊的羊群久而久之,這種別具一格的叼羊技藝在生產發展中演變為精彩絕倫的叼羊大賽。

   
   叼羊大賽活動一般在秋天舉行。那時,羊肥馬壯,人們歡慶豐收。叼羊比賽前,把宰殺的山羊,割去頭和蹄,再把羊放在水中浸泡或在羊肚裏灌水,這樣使羊堅韌,比賽時不會被扯爛。


   
比賽時,主持人把羊身放在草場中心,參加比賽的先分成兩隊,一般數十人,多時上百人,每人騎一頭高頭大馬,排列在草原上。主持人一聲令下,英姿颯爽的騎手個個如離弦之箭,快馬加鞭,同放山羊的地方衝去。誰在馬上抓起地面的羊,或者從對方手裏奪得羊,以主持人指定的目的地,誰就是勝利者。


   
在比賽中,勝負的決戰風起雲湧。只要一隊拿到羊,幾十名騎手就會窮追不捨,奮力堵截,合力拼搶。每一隊都有衝群叼奪,掩護馱道和追趕阻擋等分工。一人如果搶先奪得羊,本方隊員就要想方設法掩護,追趕阻擋,不讓對方奪走。它既需要個人嫺熟的技巧,也需要集體嚴密的配合。草原叼羊,勝負難料。某個隊即使一時奪得山羊,但失羊隊往往會立即組織人馬,捲土重來,蜂擁而上,急得難解難分。騎手們像洶湧的潮水一樣,一會兒涌向這裡,一會兒卷向他處。一場叼羊比賽,有時要持續幾個小時,十分緊張、激烈、刺激、精彩的場面更疊變幻,往往使觀眾眼花繚亂,樂而忘返。(新疆臺辦)


華夏經緯網


geohisv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6.09.17
  中國時報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有一千多萬人口的上海市,單是叫「陳潔」的就有將近四千人。此種同名同姓的現象,在中國大陸已經構成嚴重的社會問題
    
據英國BBC報導,中國目前有四千一百個姓氏,隨著小姓人口越來越少,全國人口的同姓機率增大。除此,大陸每年新生兒出生達二千二百萬人以上,由於父母為新生兒起名隨意性大,和許多喜歡取單名之故,導致同名機率越來越高。

    
專家指出,自一九八年代以來,中國人姓名用字量無限擴大,單名增多,重名率增高,濫用生僻字,亂用不規範字,甚至自造怪字。這一現象愈演愈烈,為戶籍管理、人事、銀行、保險、交通等電腦處理帶來不便。去年,上海新生兒中出現「王者之風」、「王容海川」之類的怪名 
 
   
    很多民眾反應,由於同名的機率太高,導致學校註冊時常出現混亂現象。
如上海新生兒的同名率近9%。以去年上海報入戶籍的新生兒為例,使用頻率最高的是陳諾二十九人、劉暢達十三人;女孩取名為「佳妮」和「欣怡」的比率最高,男孩則偏向「俊傑」等陽剛氣較重的名字。     

     此外,若在上海找一位叫「陳潔」的人,恐怕要費一些功夫。根據上海公安部最新統計,上海市戶籍人口中叫「陳潔」的最多,共有3937人。 
    
    
     一位「陳潔」女士接受採訪時說,她總是收到寫給她的鄰居另一位「陳潔」女士的信。每次遇到這種事,她都要爬兩層樓,把信交給另一個「陳潔」。 
上海姓名流行榜上排名僅次於「陳潔」的是「張敏」,約有3751人使用這個姓名。 

geohisv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中東到東南亞,全球穆斯林掀起怒火!

最近返鄉的教宗本篤16,在德國一所大學內的演說:「告訴我穆罕默德帶來了什麼新東西,你會發現,只有邪惡跟不人道。」結果此話一出,引爆全球穆斯林不滿先知遭到褻瀆,在各地上街抗議,並且燒毀教宗人像,憤怒的伊斯蘭國要求教宗道歉,否則將斷絕跟梵蒂岡的所有往來,反教宗的怒火,從加薩、印度、黎巴嫩、土耳其,到東南亞的印尼,全球穆斯林燃燒,民間抗議不斷。教廷馬上出面澄清,梵蒂岡發言人隆馬迪:「教宗打心底想傳達的是,要清楚明確的反對,任何具宗教動機的暴力。」

事實上,對先知不敬的任何舉動,很容易犯大忌,魯西迪的魔鬼詩篇一出版,馬上收到追殺令。今年初,丹麥漫畫事件,同樣掀起一波波抗爭,這次,各伊斯蘭國家立刻出面,要求教宗馬上撤回言論,親自道歉,否則反教宗的暴力浪潮,恐怕將一發不可收拾。

那不勒斯教堂遭攻擊 

    在約旦河西岸的那不勒斯,一個團體以汽油彈攻擊了當地一座聖公會教堂和一座東正教教堂,宣稱這是為了抗議教宗的言論。後來西岸又續有教堂遭攻擊。

    
英國幾家報紙也認為教宗說話不夠審慎。立場偏左的《衛報》指教宗過去曾謂基督教是歐洲的基礎,又反對土耳其加入歐盟,這次才會引發這麼大的風波。 
去年丹麥媒體刊登褻瀆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諷刺漫畫,曾在伊斯蘭世界引起軒然大波,有分析家擔心教宗的言論可能重演這種抗議風潮。
 

言論危險 紐時籲道歉 

《紐約時報》今天也在一篇社論中,指教宗對伊斯蘭教的言論「既糟糕又危險」,呼籲他為此事道歉社論指這並非教宗第一次挑起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之間的不和。○○四年他還是梵蒂岡信理部部長時,曾表態反對土耳其加入歐盟,因為土耳其是穆斯林國家,「與歐洲格格不入」。紐時社論認為教宗是教義上的保守派,對推動不同宗教彼此間的容忍和對話有所不足。

    
正在古巴參加不結盟國家峰會的巴基斯坦總統穆夏拉夫,批評教宗的講法是「將伊斯蘭教與恐怖主義掛鉤,刻意歧視穆斯林,從而擴大伊斯蘭世界與西方國家疏離的陰險意圖」。馬來西亞總統巴達威也在同一場合表示,教宗須做出更大努力以安撫穆斯林。

冒犯穆斯林風波延燒 教宗遺憾

2006.09.17
  中國時報 (楊明暐/綜合報導    )

天主教教宗本篤十六世日前在演說中「疑似」借古諷今,指伊斯蘭教成立伊始便與刀劍為伍,伊斯蘭世界一片譁然。梵蒂岡今天表示,教宗對其演說的部分內容可能冒犯穆斯林,且被做了並非他本意的解讀,感到「非常遺憾」(very sorry)。

    
梵蒂岡教廷國務卿博通今天在一份聲明中,針對伊斯蘭世界要求教宗道歉的聲浪作出了上述回應,並強調,教宗對伊斯蘭教的立場與梵蒂岡的教導完全一致,即「教會尊重敬拜獨一真神的穆斯林」。德國總理梅克爾也為教宗緩頰說:「演說內容受到誤解,教宗實是想促進跨宗教的對話。他表達的立場我相當認同,任何以宗教之名而起的暴力都應受到譴責。」
 

geohisv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教宗返鄉 萬人爭睹【大紀元911日訊】

現任79歲高齡的教宗本篤十六世(Benedikt XVI),99日起在故鄉德國巴伐利亞州地區將做為期6天的訪問。此次也將訪問不久前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文化遺產的雷根斯堡,慕尼黑城郊的弗萊辛,這次訪問也受到德國政要名流熱烈歡迎。


伸圖:http://www.epochtimes.com.tw/bt/6/9/11/n1450169.htm
  

geohisv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www.dajiyuan.com/b5/nf3045.htm

西藏風情  http://www.dajiyuan.com/b5/6/9/6/n1446200.htm

                  http://www.dajiyuan.com/b5/6/9/2/n1442327.htm

西藏民族服飾   http://www.epochtimes.com.tw/bt/6/9/9/n1448905.htm


geohisv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可可西里的雪山、草原、藍天、白雲,將這裡勾畫出如一幅美麗的圖畫。

可可西里位於青藏高原西北部,夾在念青唐古拉山和昆侖山之間,是世界第三大無人區,也是中國最大的一片無人區,也是最後一塊保留著原始狀態的自然之地。

可可西里以神秘著稱,蒙語意為「美麗的少女」,為了保護「高原精靈」藏羚羊而被世界關注。這裏氣候惡劣,它卻是野生動物的天堂,野犛牛、藏羚羊、野驢、白唇鹿、雪豹、棕熊等青藏高原上的野生動物,種類多達230多種。

伸圖:
http://www.epochtimes.com/b5/6/8/7/n1413241.htm

http://www.epochtimes.com/b5/6/8/9/n1415889.htm

geohisv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紀元8月8日訊】(大紀元記者古清兒報導/張新雨攝影)
西藏自治區位於中國的西南邊疆,青藏高原的西南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被稱為「世界屋脊」。

布達拉宮是世界上海拔最高、規模最大的宮堡式文物建築群,被譽為「世界屋脊的明珠」。它是西藏最寶貴的宗教和文化寶庫,宮內有數以萬計的精美壁畫。



伸圖
http://www.epochtimes.com/b5/6/8/8/n1414752.htm

geohisv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陳東旭/專題報導2005/10/09 聯合報】

   再過十天左右,眾所矚目的青藏鐵路就要全線貫通。這條鐵路集政治、經濟、旅遊功能於一身,可媲美早年美國西部的鐵路開發;其工程之艱鉅、複雜和危險程度,堪稱舉世無雙,並將大幅改善西藏長期以來對外交通封閉的命運。

力抗高山症:徵調十萬人 邊吸氧邊施工

青藏鐵路從青海的格爾木通往西藏首府拉薩,全長1142公里。以血和汗來形容這條鐵路的建成一點都不為過。十萬工人組成的工程大軍,經歷氧氣只有平地一半、氣溫在5℃至-30℃的惡劣環境,往往工作一段時間,便要使用特殊設備吸氧以恢復體力。

從工地指揮官到工人,紛紛罹患高山症,頭痛欲裂,惡心,肺水腫,以及無數的凍傷,有的甚至因此死亡。

日夜施工趕進度有如作戰,使原訂五年的工期,縮短將近一年。目前鐵路已經鋪進拉薩,距火車站只剩最後不到一公里路段,所有的器具和材料都已運抵現場,務必在十月十八日全線貫通。許多聞訊趕來的藏人和遊客跑到施工現場,撫摸火車頭、枕木、鐵軌,留影紀念。 青藏鐵路創下數個世界紀錄,它是全世界海拔最高的鐵路,平均達到四千公尺,相當於在台灣最高峰的玉山山頂上行駛。比祕魯安地斯山的三千公尺高山鐵路還要再高一千多公尺。

穿破苦寒地:奔馳凍土區 跌破老外眼鏡


除了高度,青藏鐵路工程還要克服高寒土地特有的「凍土」(長期處於攝氏零度以下、含冰的各種岩石和土壤,土質極不穩定,影響路基)。要穿越550公里的凍土地區,被國外專家視為幾乎不可能。更有國外媒體預言,青藏鐵路越不過凍土厚達150公尺的風火山隧道。

當風火山隧道開工時,的確讓施工人員嚇到了,因為土地爆破炸出的「棄碴」,幾乎全是晶瑩剔透的冰塊,含土量僅20%。施工單位調來大型空調機,把隧道施工溫度控制在5℃左右,防止地下冰融化滑塌。最後再以防水隔熱等廿多種高原凍土施工法貫通隧道。

海拔5010公尺的風火山隧道只是一例。施工單位為了保持多年凍土的熱穩定,以熱棒、片石層通風路基、片石通風護道、通風管路基、鋪設保溫板等多項先進技術,穩定凍土路基。對施工品質有把握,通車後時速,將從一般世界凍土區的五十公里,增至一百公里。

越可可西里:保護藏羚羊 建特大高架橋

青藏高原沿線有脆弱的生態資源和珍稀物種,鐵路為穿越青海的可可西里保護區,投入廿億元人民幣興建全長近十二公里的特大高架橋,留給藏羚羊一條回家的路。在藏羚羊交配期,配合藏羚羊的生育,還曾一度停工。 青藏鐵路論證四十年,早年中共國力不強,施工技術水平不高,沿線地質資料不全,加上擔心破壞生態,一直不敢嘗試,寧願謹慎,但工程人員一直沒有放棄努力,探索可行的辦法。上世紀八○年代先行動工完成較無爭議的青海省境內、西寧至格爾木的814公里路段,稱為青藏一期。五年前,當時的中共領導人江澤民、朱鎔基在戰略布局和「西部大開發」等前提下,青藏鐵路全線拍板定案並動工。

青藏鐵路位於海拔4000公尺以上的地段,占總長85%。全線共設置十一個有人值守車站、五個景觀站和十八個無人值守車站。建設經費約為三百卅億元人民幣(約台幣1320億)。


http://www.chinatibetnews.com/GB/channel99/119/index.html


geohisv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河西走廊,古絲路的必經之地。
想像…在乾燥的氣候,廣大而單調的沙漠中,
在夕陽斜照下,沙丘的另一端是一隊隊商旅,騎著駱駝,伴隨著駝鈴的餘響迴繞了千年…。

十六世紀之後,大航海時代的來臨海上貿易的興盛,隨之而來的陸路的沒落,絲路的榮景不再。只是在交通更為發展的今日,又有多少現代的旅人,也冀望能在過去與綠洲相依的絲綢之路上,伴著斜陽、騎著駱駝,在駝鈴的餘音中遙想史上張騫、班超、法顯、玄奘馬可波羅等人都曾在此留下足跡,而千年之後的旅人,也是…。

 

西元前121年,西漢王朝為抗南昌匈奴,經營西域,在河西走廊『列四郡,據兩關』設置了武威、張掖、酒泉、敦煌河西四郡,同時建立了陽關玉門關



自西漢以來,許多王朝都把這裡作為軍事重地派兵把守。多少將士曾在這裏戌守征戰;多少商賈、僧侶、使臣、遊客曾在這裏驗證過關;又有多少文人騷客面對河西,感歎萬千,寫下了不朽的詩篇。


 
〈涼州詞〉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西域(新疆)產葡萄,葡萄釀美酒,用白玉製的夜光杯,最好的葡萄美酒倒滿杯,正舉杯暢飲,那催人起程的琵琶聲卻在馬上一聲聲地催促。

 

涼州,今甘肅省武威。為河西走廊東端之咽喉。因西元前121年,漢武帝大將霍去病出征河西,西擊匈奴,大獲全勝,以彰其「武功軍威」而得名。武威地區東接蘭州,西通張掖,轄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縣、古浪縣和民勤縣,面積3.3 萬平方公里,有人口176萬。武威市為武威地區行署駐地,是蘭州西行的河西走廊旅遊的第一大站,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旅遊資源豐富多彩。

 

酒泉夜光杯
http://www.xbzb888.com/new_page_512.htm

酒泉古稱肅州,是漢代大將衛青霍去病降服邊患匈奴後在此所設的郡據說,霍去病將朝廷所賜的表彰禦酒倒入一口泉中與全軍分享而得名。這口泉就在目前的酒泉公園裏,有趣的是當游人大力擊掌時,泉眼還會冒出泡泡呢。豪邁的李白更有詩雲:「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愛酒,地應無酒泉。」也算一段佳話。酒泉現是著名的航空城,也是大西北再現絲綢古道光彩的重鎮開發點。

〈出塞〉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渭城曲〉王維

渭城朝雨邑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玉門關與陽關皆位於敦煌西南。為漢武帝開闢河西,『列四郡,據兩關』的兩關,陽關作為通往西域的門戶,又絲綢之路"南路"的必經關隘,其戰略地位極其重要。自古為絲綢之路西出敦煌,通西域南道的必經關卡,西部邊境之門戶。


〈出塞〉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渡陰山。


張掖

  張掖古稱甘州,是當年河西走廊最富饒的地區。遠在隋朝時就辦過類似萬國博覽會的盛大商貿大會,吸引了當時西域27國前來共襄盛舉。所謂「一城山美,半城塔影,遍地古刹」就說明了其全盛期的要塞地位,也是西來佛教興盛的聖地之一。

敦煌 莫高窟

  到絲綢之路不免俗一定要看看飛天彩繪源出地的莫高窟,也稱千佛洞。它始建于前秦366年間。最初雲游至此的樂僔和尚,在夕照下見到附近三危山,出現了金光閃閃的萬佛飄浮景象,因而覺得這裏是佛教聖地,便在這裡鑿建了第一個修行虔佛的石窟。
 

嘉峪關

  嘉峪關屹立在萬里長城終點西端的嘉峪山麓,北望馬鬃山,南看祁連山,地勢險要。趕在關城前的黃昏時刻到來,對著那高聳的城墻樓閣、凌空飛簷的雄偉走勢,頓然有種握劍游走城墻,傲視浩瀚大戈壁的時空交錯幻覺;那塵土飛揚的關外戰場,在殘陽斜照下,更教人興起熱酒英雄,蒼茫金戈鐵馬的豪情。然而,古往今來,這巍巍的大漠城池又目睹了多少人間生離死別的悲歌?所謂「三春白雪歸青冢,萬里黃河繞黑山」,冷夜寒風中,城墻外又有幾縷在低吟夢回秦關的孤魂呢?「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資料來源
海峽資訊網
http://www.haixiainfo.com.tw/info_357.html

大漠尋奇  http://www.liketour.com.tw/www/dm/sia/index.htm
 

geohisv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