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月牙泉因水枯沙填逐漸枯縮

【大紀元2003/04/22

中國大陸甘肅省敦煌地區風景著名的月牙泉逐漸消瘦,近四十年來,月牙泉水位大幅下降,由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平均七至八公尺降為目前的二至三公尺,水面也縮小三分之二。據有關專家指出,水枯沙填是造成月牙泉枯縮的主要原因。


 
位於敦煌城南五公里的月牙泉,與莫高窟三危山鳴沙山齊名,是敦煌地區著名的風景。據敦煌研究院研究員李正宇說,月牙泉是流經敦煌地區的古黨河河道的殘留湖,身處流沙之中,千古不能掩埋,除與穩定的地下水源補給有關外,還與周邊獨特的地形以及由之形成的局域氣流環境有密切關係。

李正宇指出,外界把自然、人為因素引起的蒸發加大、地下補水減少作為月牙泉枯縮的原因,但他認為,這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因月牙泉畔原來螺旋式上升、並能將沙粒帶走的局域氣流環境改變而導致的大量流沙隨風墜入泉水造成的沙填,是另外一個重要原因。

月牙泉之歌 
http://home.kimo.com.tw/ann520408lhy/Aa.htm

→動畫版 Flash


 鳴沙山與月牙泉
【大紀元訊】

     在甘肅敦煌南郊,有一處獨具風采的沙漠奇景鳴沙山與月牙泉。鳴沙山因其山上的積沙騷動有聲而大名鼎鼎月牙泉,則因形似彎彎新月而芳名遠揚。千百年來,它們形成了浩瀚沙海中的奇妙景觀,和敦煌莫高窟的壁畫一樣,譽滿天下。

  據《後漢書》等史書記載,鳴沙山與月牙泉成為沙漠奇觀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鳴沙山的峰崗,如黃濤翻滾,在陽光下,一道道沙脊呈波紋狀,明暗相間,層疊分明。遊人登山下滑時,沙子發出錚錚、嗡嗡、隆隆的鄉聲,猶如鼓鳴,又好似雷聲。難怪清代詩人蘇履吉詩曰:「雷送餘音聲裊裊,風生細鄉語喁喁。」
    
     在鳴沙山群峰環繞的一塊綠色盆地中,有一泓碧水形如彎月,這就是月牙泉。泉水清澈見底,甘甜清涼。從沙山上下來的遊人,都喜歡在月牙泉邊痛痛快快地飽飲一番泉水,頓時週身的困乏全都消失了。
 
  千百年來,人們面對這一沙海奇觀,始終抱有一個難解之跡。在這茫茫的戈壁沙海,經常是狂風肆虐,飛沙滾滾,一夜之間就可埋沒大片田地和村莊。而奇怪的是月牙泉卻為何「月泉曉澈,亙古沙不填泉,泉不涸竭」呢?鳴沙山又為何安然盤踞,千年不變呢?這大自然創造的奇蹟,古人百思不得其解,最後只好感歎為「山之神異,泉之神秘」。這神奇的自然奧秘,吸引著許多科學家去破譯它。終於,這一奧秘被甘肅酒泉地區的治沙專家、林業研究所所長韓澤民和他的妻子解開了。夫婦倆經過長期、大範圍的考察和研究後發現,鳴沙山的流沙和月牙泉是一種非常奇特的地貌現象。月牙泉兩千年來不涸不腐,鳴沙山山體不變,是因為月牙泉有東北、西北兩個風口。沙漠上的大風進入風口以後,在特殊的地形地貌的影響制約下,又分別為三股不同方向的風流,沿著月牙泉周圍的山坡作離心上旋運動,把山坡下的流沙刮上山頂,拋向山峰另一側。於是月牙泉周圍山上塌下來的沙子又被送到四面的鳴沙山脊上,而不往下流。兩千多年來,正是因為這獨特的地形運動,使沙山和泉水保持著矛盾而又和諧的天然共生共存狀態。儘管風嘯沙汐,但月牙泉依然碧水粼粼,就像一面明亮的鏡子,一往情深地映照著鳴沙山。
 
  但鳴沙山與月牙泉的自然環境在逐漸惡化,沙漠奇景的風韻亦在減弱。被列為國家級重佔風景名勝區的鳴沙山和月牙泉,千百年來,招引了無數的中外旅客。但進入70年代以來,遊客卻驚訝而痛心地看到:鳴沙山周圍沙山變形,南山北坡和北山南坡正在下滑,山體向泉心移動,東西風口也在抬高;月牙泉風韻大減,它顯得「蒼老」了,水面也大大縮小,昔日的月牙形也變了模樣。面對景區環境的日益惡化,人們非常擔心,在不遠的將來,這一塞外奇景恐怕要蕩然消失了。
 
  月牙泉被兩座山夾在中間,沙山相對高度100 米以上,最高處達170 米;南山北坡凸出,北山南坡凹進。環顧四周,除了「造化種神秀」的自然景觀外,還平添了許多早在60年代就開始建造的人工景物。看,那付出大量勞動種植的大片楊樹林,現在挺拔高聳;還有那不惜巨資興建的建築物,形形色色、鱗次櫛比。人們精心佈置和製造的這一切,當然是為了使景區錦上添花,更得廣大遊客的歡心。然而,這些舉措盲目性很大,所帶來的後果,簡直是好心的人類所始料不及的。原來,植樹造林、興修建築物這些常規的人為舉措,用在這裡非但對月牙泉和鳴沙山沒起到保護作用,反而在月牙泉東西口形成了有害的屏障。刮過這裡的風受阻後,減弱了風力,就不能有效地把滑下山體的流沙吹上山頂,於是造成沙山錯位變形。另外,月牙泉周圍大面積的林木吸收、蒸騰和消耗著月牙泉有限的水資源。泉水面積逐漸縮小,水位下降,這是使月牙泉秀貌衰萋的主要原因
 
  這一沙漠奇景有其獨特的自然環境,它是大自然巧妙的安排。兩千年來沙山和泉水相廝相守,是順應了「天意」,人類不應打破這一自然規律,而應順應自然,使沙山處在十分活躍的狀態下,月牙泉四周流沙隨之活化,原有的自然地貌環境就可以保持下去,以造福人類。專家建議:一是將月牙泉風口的樹林砍伐掉,並拆除建築物;二是在月牙泉北面沙山腳下修建圍欄,禁止遊人蹬滑,減少人為的破壞。值得慶幸的是,這些建議得到採納實施。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後,月牙泉北面的沙山竟然增高4.2 米,周圍水山活化,環境改善,月牙泉再度表現出迷人的旖旎風光。

──
轉自《世界旅遊網》

8/28/2003 11:43:37 AM

http://www.dajiyuan.com/b5/3/8/28/n366342.htm

geohisv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垃圾可發電 熔爐5538
2006/09/11蘋果日報】

美國佛州聖露西郡(St. Lucie)決定興建新型垃圾處理廠,讓堆積如山的垃圾人間蒸發,不僅再也不必煩惱垃圾如何處埋,水蒸氣和固體渣滓等副產品還能發電或鋪路,一舉多得。

渣滓還可鋪路

聖露西郡的環保救星是電漿電弧垃圾氣化廠,建造費用約4.25億美元(約台幣140億元),佔地9290平方公尺,有八座電漿電弧熔爐,可產生接近太陽表面溫度的攝氏5538度超高溫將垃圾氣化,預計兩年後完工,每天可處理3千噸垃圾

蒸發垃圾產生的可燃氣體,將用來渦輪發電,每天可製造12千萬瓦電力,其中三分之一供電廠自用,剩下的還可賣給電力公司換錢。蒸發垃圾日產八萬磅水蒸氣,將作為果汁公司純品康納(Tropicana)的動力來源,同時產生的600噸有機固體物則壓成渣,可用來鋪路。

垃圾氣化廠由於幾乎不會製造廢氣,比現在的垃圾掩埋場跟焚化爐環保得多。目前全世界已有兩座垃圾氣化廠。

geohisv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6/09/01 大紀元】
決策消息指出,府院今天將做成批示,將「中正機場(Chiang Kai-shek International Airport )正式更名為「台灣桃園國際機場(Taiwan Taoyuan International Airport ),英文簡稱則仍保留現行TPE(台北 ),這項正名將送下週三行政院會通過後立即推動實施,這是政府處理轉型正義問題的一次重要政策。

冠上台灣 凸顯主體意識
蔣經國時代推動十大建設中的國際機場,原本就定名為桃園國際機場,但在民國681月啟用前夕,當時的行政院院會卻突然通過要定名為中正國際機場,在黨國體制下,原因則未見說明,這次政府決定改為「台灣桃園國際機場」,算是回復本名,加上「台灣」二字則進一步凸顯主體意識,跨出了不小的一步。

各國先例 未造成大不便
交通部民航局曾就國際航線事涉複雜提出不宜改名的主張,政府部門則參考近年國際各國對其國際機場更名的案例,發現這是非常平常的事,例如:

蒙古國就由「布顏奧杭」國際機場改為「成吉思汗」國際機場
英國也曾由Byant Okhaa國際機場改為Chingis Khaan國際機場
南韓也改稱首爾國際機場

高層也表示,當年的訂名與改名由行政院會完成,因此只要下週三院會通過改名就完成手續,屬於行政權的議題,府院高層密集協商後已做成正名決策。  

2006/09/07
大紀元】
行政院會昨天正式通過,將「中正國際機場」,改名為「台灣桃園國際機場」但英文的簡稱「TPE」不變,從即日起生效,預計23個月內就可以完成各項行政作業。


交通部長蔡堆表示,機場改名後,國際代碼TPE未更動,所以對於國際相關作業沒有影響,相關後續的行政準備作業可望在23個月內完成,另有3項以中正機場為名的國際航約,也預計在半年之內處理完畢,因此,機場更名不影響後續作業。

交通部表示,按照國際慣例,各國主要國際機場多以大都會區並加以地名稱呼,例如日本東京成田機場,鑑於中正國際機場位於桃園縣,且地方民意多次陳情建議改為桃園國際機場,為尊重地方民意及符合國際慣例,因此建議將機場回復籌建期間的稱呼,也就是台灣桃園國際機場,簡稱維持TPE

中正國際機場前身為「桃園國際機場」,民國68年啟用後,交通部報經行政院會通過更名為「中正國際機場」。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之前也表示,機場更名完全是各國民航當局的職權,就IATA而言,只要機場識別代碼不變,訂位、票務及行李處理等都不會受到任何影響。

geohisv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柬埔寨,政府經營的鐵路,每周才發一班客車。即便上了路,速度也比走快不了多少。西北部的柬埔寨人忍無可忍,建立並經營自己的鐵路營運網。
與眾不同的是,那裡的人就地取材,用竹子做原料,形成了獨特的竹子火車。

BBC中文網
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5300000/newsid_5302200/5302244.stm

geohisv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然災害頻傳

【大紀元2006/08/30
今年以來,世界上許多國家都遭遇天氣的折磨。 1月下旬開始,歐亞大陸和北美大陸頻繁發生暴風雪和寒流;217日,菲律賓東部因連續暴雨引發嚴重泥石流災害;4月下旬,巴基斯坦、印度最高氣溫高達49.5攝氏度;7月下旬開始,高溫熱浪襲擊歐美地區。8月南亞國家又遭受暴雨肆虐,各地一片水鄉澤國。

全球東西氣候幾乎是「一半水深、一半火熱」。這是天在示警?抑或是大自然無情的反撲?人們不禁要問「今年天氣怎麼了?」

伸圖:http://www.epochtimes.com/b5/6/8/30/n1439237.htm

geohisv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印尼最近因森林大火和火耕整地產生的煙霧,在婆羅洲和蘇門答臘島等地造成嚴重霾害,婆羅洲西加里曼丹省昨天上午的能見度更降到300公尺以下,迫使當地機場暫停起降。 有航空公司有鑑於當地上午能見度普遍不佳,索性宣布取消本月底前所有來往西加里曼丹省省會坤甸(Pontianak)的早班飛機。

印尼首都雅加達昨受霾害影響,天空同樣是灰濛濛一片(圖,法新社),霾害甚至影響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等鄰國的空氣品質,星馬政府聯手施壓印尼政府,要求找出造成霾害的元兇。印尼政府下令禁止火耕,但因執法不力,仍有許多婆羅洲和蘇門達答島農民用火耕整地。

蘋果日報 2006/08/29

geohisv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紀元8月23日訊】
希臘東北方度假勝地哈奇帝奇省森林於8月21日發生森林大火,希臘警方表示,熊熊火焰吞噬海濱觀光景點與附近的房屋。鄰近森林度假區近千名觀光客與居民被迫逃到沙灘避難。

據了解,現在是希臘一年當中天氣最炎熱的季節,而且當地已經經歷了很長一段乾旱時間。希臘消防局長科伊斯曾說,這是很難撲滅的林火,因為山區崎嶇不平,同時火勢向幾個方向蔓延。大火從松樹林開始延燒,當時氣溫高達攝氏42度,火勢因受季節性的北風影響更加猛烈,造成救火進度更加緩慢。當局說,火勢蔓延的情況表明,這顯然是縱火事件。逾250名消防員、士兵和志願人員已投入撲滅山火行動。

http://www.epochtimes.com/b5/6/8/23/n1431497.htm  

geohisv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時報 8/19/2006〉

 

    搬家
我一直羨慕一種人,他們說自己只要看一眼,就能把一個人看透。我不行,我總是繞了好大個圈子,還弄不清楚對方的路數?     對一個城市,也是這樣。總得離開以後,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眷戀什麼?
 
    兩年搬5次家,朋友說;你一定很會打包。我說打包不算什麼,重要的是能在4、50個紙箱裡,搬家車一走,立刻找出那雙土耳其藍海灘拖鞋,穿上它過馬路,到河對岸夏天掀開屋頂的露天市場,買兩粒洋香瓜,回家榨成汁,喝掉。
 
    住哪兒,好像越來越不重要。生活的細節,也沒有因為不停的打包、拆封,變得越來越精簡。
 
    儲藏室裡放著幾個紙箱,幾次搬家都覺得沒有必要打開。每個紙箱都打上記號,註明它的無足輕重。     但是,每到一個新地方,這些完全用不上的東西,讓我有家的負擔,至少為了搬運它們,我不能照著自己的心意,隨時站起來、走人。
 
    不久前,我還住在整條街上兩排楓樹,夜裡安靜聽得見樹葉落地。搬到老城,夜裡打開窗戶,傳來街角酒吧的爵士鋼琴。凌晨,總有幾個爛醉的男女,發出狼嚎聲,把狗驚醒了。
 
    一開始,對於每天從家門前經過的四輪馬車,我以為是一種情調。大白天是一家大小擠著坐,手上拿一本古城導覽,跟著車伕的手勢,一棟一棟樓,耐心辨識它們的歷史、年份。
 
    晚上是情侶飯後消磨。累了一整天的馬車,沉默走著,任憑幾束鈴鐺、塑膠花,聊表浪漫之意。
 
    馬眼兩旁綁了擋板眼罩,只能呆滯的望向前方,馬尾巴下面繫一個木桶,讓牠一路帶著自個的糞便行走。馬車行進緩慢,擋住車道,後面整排車只能慢慢跟進。很快的,我聽出來,那正午豔陽、深夜細雨,週而復始,馬兒踢拖踢拖,惹人辛酸的疲憊腳步聲。     但是,高高坐在馬車上的觀光客,或許懷著復古幽情,想像一段流失的歷史歲月。我越來越相信,任何事都有兩面,看你從哪兒切入。
 
    一如我的新房東Jorge,他到底是禁不得追究的自欺欺人?還是赤子之心追尋夢想?     或者,更直接的說法,「謊言」與「夢想」之間,通常是不是只隔著一條易碎的線?

 
     我的新房東Jorge
 
    我的新房東Jorge喜歡說話時,用雙手把頭髮往腦後梳攏,仰起臉,對著牆上的鏡子,自顧自的注視。     但是,即使這時候,他也不會忘記正在對你說什麼。像訓練有素的推銷員,他能一邊把自己當成產品展示,一邊觀察你有沒有轉移注意力。
 
    我開玩笑說;房東不該都是老老胖胖小拇指戴個大寶石戒指嗎?Jorge露出白牙齒燦爛的笑,他說非要把房子租給我不可。從看屋到簽約,整個過程,他實在太友善,像是反過來,要從我的手裡租房子住。     Jorge31歲,除了租給我的這棟蒙特婁老城區樓房外,他說自己還有另外一棟二○年代建造的老房子,租給一個年紀比屋齡還老的老太太。但是,他跟爸媽在郊區租房子住,自己睡在一張放在地上的床墊上,周圍放滿了他從撒哈拉沙漠帶回來的紀念品。
 
    朋友說Jorge有點兒不尋常。年紀輕輕,哪來的積蓄買房子租給別人住?他顯然又不是那種有錢人家繼承產業。我搬進來的前幾天,儲藏間裡掛著一件婦女的夏日無袖花洋裝,他跟他的媽媽,買了各式各樣的清潔劑,花了很長時間,把房子打掃的一塵不染。
 
    朋友體醒我會不會遇上「帥哥金光黨」?據說他們從機場就盯上你,專找那種秋天就披上貂皮大衣,拎著LV旅行箱單身旅行的亞洲婦女下手。
 
    我跟我的朋友們,大家的生活都很平凡、無奇,難得身邊出現一個稍稍「不合邏輯」的人,就胡亂猜測起來。
 
    Jorge稱自己是「探險家」(adventurer),說是他這輩子唯一的志業。15歲,別的小男孩買腳踏車的年紀,他存錢去了北極。他說自己能在地球儀前一站幾個小時、用蠟筆畫過一本世界地圖、認識全世界每一個國家的國旗。
 
    他當過蒙特婁前市長的侍衛保鏢,26歲選擇離職,回應自己真正的「calling」──當一個專業的探險家──他去了撒哈拉大沙漠4年,連最起碼的注射預防針,都用「專業」的探險精神,根據傳教士的經驗,拒絕打針,相信身體的適應力比疫苗聰明
 
    世界盃足球賽那陣子,葡萄牙打進了四強決賽,Jorge開始說自己是葡萄牙裔。那會兒,凡是參賽國家的小國旗,都忽然出現在各家屋頂、陽台、汽車天線上。但是,比賽剛一結束,又全部消失了。的確,平常過日子,誰願意無故突顯自己的「不屬於這裡」?更何況,所有的「外地人」都被貼上各種不高雅的標籤;在蒙特婁,葡萄牙人的標籤是「鐘點清潔女佣」、中國人是「開雜貨店的」、黑人是「搬運工」、阿拉伯人是「蔬菜水果大批發」……,依此,不論你喜不喜歡,都被僵化的定了型。
 
    當我說Jorge去年剛從大沙漠「探險」回來,我的一個朋友,立刻順口說;還不就是待在一個有空調、礦泉水的高級旅館,寫幾張想像「乾旱、飢渴、死亡」的風景明信片!     我們甚至不確定,探險家算不算是一種職業?
 
    每次見面,Jorge都有不同的新計畫,有時是赤手伐木造舟,沿著亞馬遜河道走一趟。有時是依循威尼斯古地圖、追隨馬可波羅的足跡……。
 
    就像每次見面,他開不同的車;有時是很舊很舊的二手BMW,有時是敞篷皮椅單門跑車,有時是租車公司的日本轎車……。
 
    每次見面,他也都在換女朋友;一度是入圍前十名的義大利選美小姐、一次是酒吧間站起來去上廁所讓看足球的男人起立鼓掌的金髮美女,一次是按件計酬的女攝影……。
 
    我想起貝托魯奇的電影「遮蔽的天空」,區分了「觀光客」(tourist)與「旅行者」(traveler)的差別。觀光客是「一抵達,就開始想著回家以後」,旅行者是「離開了,可能再也不會回去」。我隨口問Jorge「探險家」是什麼?他慎重想了想,回答我:「我完全不在乎下一站去哪裡。而且,我從來不記得自己從哪兒來。」
 
    大沙漠歸來,Jorge努力想把經驗寫成書,他甚至希望有人贊助他的探險計畫。我為Jorge的新計畫感到艱難,懷疑在這個沒有機會發現新大陸、舊冰河或神祕寶藏的世代,一個「沒有名氣」的探險家,能夠做什麼?去多遠?
 
    顯然,探險家Jorge還是得活在城市裡。按月跟我收房租,偶而幫忙修理一下出水不順的浴室水龍頭。有一次他難得神情黯然,雙手把頭髮往後梳攏,照著鏡子對我說;「我覺得自己,像一隻被關在動物園裡的野生動物,雖然口袋裡有鑰匙,但是卻沒辦法離開。」
 
    我忽然明白,關鍵是「對自己的想像」──不論過程再平淡無奇,結果是不是自欺欺人,Jorge任命自己是一個探險家,當下,就讓生命變成一件「莊嚴」的事。     他的旅行,也不再那麼一般、無奇。
 
    雖然,不論我怎麼看,高高坐在馬車上面的觀光客,總是一臉尷尬、無趣。但是,如果他們心裡充滿了復古幽情,又何嘗不可呢?     我開始回頭,清理放在儲藏室裡未開封的紙箱,試著在裡面,找到一點對「家」的想像。 

geohisv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俄北方領土海域衝突 日漁民遭槍殺

【大紀元8/16/2006】
據中央社報導,俄羅斯外交部今天對日本漁船越界進入千島海域捕魚,因不聽制止導致一名漁民遭遠東邊防軍槍殺深表遺憾。莫斯科此間媒體今天都在討論邊防軍是否有防衛過當情形,此事件顯然已經造成俄日兩國關係緊張。日本外相麻生太郎召喚俄國駐日代理大使加魯辛提出強烈抗議,要求道歉與立即釋放遭扣留的船員。

北方四島紛爭逾百年
北方四島是指國後島、擇捉島、齒舞群島色丹島,俄羅斯稱為南千島群島
北方四島具有重要的經濟和戰略意義,該處魚穫豐富,海底可能蘊含豐富天然氣、石油、黃金和白銀資源,經常引起兩國間衝突。 

1.北方四島成為俄日之間衝突點,可追溯至1905年日俄戰爭,沙俄打敗仗,日本奪取了北方四島和南庫頁島。
2.據悉,俄羅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佔領千島群島四個島嶼後,把島上的日本漁民全部趕走。此一領土爭執使俄羅斯與日本至今仍然沒有簽署正式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和平條約。
3.兩國就四島主權談判了61年,1956年蘇日建交,蘇聯同意將齒舞群島和色丹兩島交還日本,但日本拒絕,葉利欽和普京重提1956年方案,但日本始終堅持要取回四島,令談判無進展。
4.日俄雙方因捕魚而起的衝突事件頻生,雙方經過協議後,在1998年10月同意擱置取締漁船管轄權,有正規許可的漁船原則上也不予逮捕扣留。 1950年到2000年為止,北方領土海域共發生四十起槍擊事件,1956年10月發生一人死亡的事件,2006年6月有一艘日本漁船遭扣留。

大紀元 8/17/2006  http://www.epochtimes.com/b5/6/8/16/n1423253.htm 

geohisv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1) 人氣()

日本的野心加上中國的錯誤→釣魚台遭到侵佔

釣魚台爭議始末 http://www.new7.com.tw/weekly/old/497/article033.html

geohisv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